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单

  • 文档格式:doc
  • 文件大小:30.50 KB

  / 2

合集下载

  •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按课本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对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示数,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几分钟;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实验结论: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

    实验过程: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

    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一、实验名称: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三、实验器材:铝块(或铁块)、、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1、用直尺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体积,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质量,将数据填入表格。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六、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的八年级下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铅笔,刻度尺。

  • 2.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2.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2.测量s2,并用挡板挡在中部,测出钩码所用的时间t2。并用公式 计算v2。
    3.计算下半段的时间和平均速度,并用公式 计算v3。
    实验
    主要
    现象
    路程(cm)
    时间(s)
    平均速度(cm/s)
    s1=
    t1=
    v1=
    s2=
    t2=
    v2=
    S3=
    t3=
    v3=
    记录数据的表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验
    结论
    1、上半段平均速度下半段平均速度。
    2、上半段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
    备注
    泸县
    实验报告
    实验人姓名
    所在班级
    学校
    实验时间
    同组学生
    实验名称
    测量钩码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
    所需
    仪器
    试剂
    用品
    刻度尺,米尺,长木条,停表,挡板
    实验
    主要
    步骤
    1.测量s1,并用挡板挡在下端,测出钩码所用的时间t1。并用公式 计算v1。
  •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物理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速度是十分重要的,而平均速度的概念就是描述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整体运动情况。

    为了准确测量平均速度,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装置与步骤实验装置包括一个长直线轨道、一辆滑轮小车、一个光电门、一些标志物和一个计时器。

    具体步骤如下:1. 将轨道放置在水平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轨道两端高度相等。

    2. 通过滑轮将小车连接到一个重物,并将重物悬挂在桌子的边缘。

    3. 将光电门分别放置在轨道的起点和终点,并与计时器相连。

    4. 在轨道上标出一些等距离的标志物,用于计算小车的位移。

    三、实验过程1. 先将小车静止放置在轨道的起点。

    2. 启动计时器,并让小车开始运动。

    3. 当小车通过起点的光电门时,计时器开始计时。

    4. 当小车通过终点的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

    5. 记录下小车的运动时间和相应的位移。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光电门记录的时间计算出小车的运动时间。

    然后,利用位移和运动时间的比值,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例如,假设小车运动的总位移为10米,总运动时间为5秒,则平均速度为10/5=2 米/秒。

    在实验中,我们根据不同的位移和运动时间进行了多次测量,并计算出了对应的平均速度。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平均速度与位移呈正比,与运动时间呈反比。

    这符合我们对平均速度的物理认识。

    五、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例如,由于光电门的响应时间和测量系统的延迟,实际记录的时间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此外,轨道的平整度和小车的摩擦力等因素也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的精度。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也十分重要。

    六、实验应用与展望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中。

    例如,在交通管制中,可以利用平均速度测量来监测车辆的行驶情况,判断是否超速或者拥堵。

  •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导言1.1 引言在物理学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是一项基础实验,旨在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特性和规律。

    1.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探究物体的速度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步骤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打印出一个带有刻度的直尺- 一个平直的台面或赛道- 一个小物体(例如小球、玩具车等)- 手表或计时器2.2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 在台面或赛道上,用直尺绘制一条直线- 将小球放置在起始位置上,准备开始实验步骤2:测量距离和时间- 在小球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上,使用直尺测量出不同位置的刻度距离- 同时开始计时,记录小球从起点到不同位置所用的时间步骤3:计算平均速度- 根据实验中测得的距离和时间数据,使用下列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 总距离÷ 总时间结果与分析3.1 数据记录通过实验测得的距离和时间数据如下所示:位置(刻度)时间(秒)1 0.52 1.03 1.54 2.05 2.53.2 数据分析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平均速度,并进一步分析速度的变化规律。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以下结果:位置(刻度)平均速度(刻度/秒)1 22 23 24 25 2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无论物体在何处,其平均速度都保持不变,为2刻度/秒。

    这表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一个恒定的速度。

    讨论与结论4.1 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是一个常数,其值在不同位置上保持不变。

    这符合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即速度是物体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受位置的影响,这意味着物体在运动中具有匀速运动的特性。

    当然,理想情况下,我们假设不存在由于摩擦力等因素引起的外界干扰。

  •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024)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024)


    2024/1/29
    平均速度定义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frac{Delta x}{Delta 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Delta x$表示位移,$Delta t$表示时间。
    计算公式
    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要保持单位一致,避免出现错误结 果。
    6
    02
    实验器材与装置
    2024/1/29
    7
    主要器材及功能介绍
    光电门
    发射和接收光线的装置,当物 体通过时,会遮挡光线并触发 计时器开始或停止计时。
    滑块
    连接在滑轨上,可沿滑轨滑动 ,其上固定有待测物体。
    光电计时器
    用于测量物体通过两个光电门 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计算出 物体的平均速度。
    2024/1/29
    在实验过程中,避免用手直接 触摸光电门和滑块,以免影响 实验结果或造成意外伤害。
    确保实验环境安静且无干扰光 源,以免影响光电门的正常工
    作。
    在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光电 计时器并断开电源,避免长时
    间空转造成损坏。
    2024/1/29
    10
    2024/1/29
    03
    实验步骤与方法
    11
    准备工作及初始设置
    01
    选择合适的实验场地, 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 物,并标记好起点和终 点。
    度。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平均 速度与运动距离和所需时间 有关,符合速度定义公式 v
    = s/t。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测量精度和误差控制,以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
    拓展应用场景举例
    体育运动
    在田径比赛中,通过测量运动员 跑过特定距离所需的时间来计算 其平均速度,从而评估其运动表
  • 测量人体步行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人体步行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人体步行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旨在测量人体步行的平均速度。

    通过准确测量人体在一定时间内走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我们可以得出步行的平均速度。

    步行的平均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应用,如运动训练、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等。

    实验设计和方法1. 材料:- 计步器- 计时器- 测量距离的工具(如测量带或测量车)2. 实验步骤:- 在平坦的室外场地上选择一个直线距离。

    - 使用测量距离工具测量该距离,并记录下来。

    - 让参与者站在起点,开始计时器。

    - 参与者开始步行,同时计步器开始计数。

    - 当参与者到达终点时,停止计时器和计步器。

    - 记录下参与者所用的时间和计步器上的步数。

    3. 实验组织和数据处理:- 对于每个参与者,重复3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该参与者的步行速度。

    - 将不同参与者的步行速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出了每位参与者的步行速度。

    通过对不同参与者的步行速度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步行速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 不同性别的人在步行速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 不同身高和体重的人在步行速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这些结论对于运动训练、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人体步行的平均速度,并得出了一些关于步行速度的结论。

    步行的平均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都具有意义。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运动训练、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1]- [引用文献2]。

  •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篇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班级:姓名:日期: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4、会用公式v二、实验原理v 进行简单的计算三、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速度v2。

    五、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六、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篇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1年级:八学科:物理课题:《测量平均速度》主备人:姓名:分析与论证:比较 v2 v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 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正确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利用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பைடு நூலகம்



    1、检查实验器材;(练习使用停表)
    2、安放斜面和挡板;
    3、测量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4、测量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5、测量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6、整理器材




    实验次数
    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度m/s
    1
    2
    3
    速度的平均值
    全程
    上半程
    下半程
    路程s/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






    (1)测量小车在全程三次实验的平均速度大小,目的是为了什么?
    (2)比较小车在3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判断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
    交流与评估
  •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测量平均速度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平均速度,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并探究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计时器或秒表2. 直尺或测量尺3. 平滑的水平地面4. 一块小物体(如小球或石头)实验步骤:1. 在平滑的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块小物体,并将其固定在起始位置上。

    2. 使用计时器或秒表,记录下物体开始运动时的时间。

    3. 启动计时器或秒表,让物体自由运动一段时间。

    4. 停止计时器或秒表,记录下物体停止运动时的时间。

    5. 使用直尺或测量尺,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

    6. 根据测得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7.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实验数据:实验1:时间(s)位移(m)0 01 22 43 64 8实验2:时间(s)位移(m)0 01 12 43 94 16实验结果:通过计算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的平均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随着时间的增加,物体的平均速度也增加。

    2. 物体的平均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位移越大,物体的平均速度也越大。

    实验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通过记录时间和位移,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这种实验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中测得的是物体的平均速度,而不是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是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而瞬时速度则是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如果我们想要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使用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如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来记录物体的位置和时间。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原理。

  •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引言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计算出平均速度,并探究平均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一个计时器、一个直尺、一个小球和一条光滑的水平轨道。

    2. 将轨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表面光滑无障碍。

    3. 将小球放置在轨道上的起点处。

    4.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起点滚动到终点所经过的时间。

    5. 使用直尺测量小球从起点滚动到终点的位移。

    实验数据与结果: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时间(s)位移(m)1 0.52 1.03 1.54 2.05 2.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如下:时间间隔(s)平均速度(m/s)1 0.52 0.53 0.54 0.55 0.5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这个实验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始终为0.5m/s,与时间和位移无关。

    讨论与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球的平均速度始终为0.5m/s,无论时间和位移如何变化。

    这是因为我们设置的轨道是水平且光滑的,没有外力的作用,小球在滚动过程中没有受到阻力,因此其速度保持不变。

    然而,我们也可以预测到,在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平均速度通常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例如,如果我们在轨道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小球将会受到推动而加速,其平均速度将会增加。

    相反,如果我们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小球将会受到阻碍而减速,其平均速度将会减小。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习到了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并了解了平均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在理想的条件下,物体的平均速度保持不变,但在现实世界中,外力的作用会导致平均速度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为我们理解速度和运动提供了基础,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参考。

    附录:实验中使用的器材:计时器、直尺、小球和水平轨道。

    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间隔和位移。

    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平均速度与时间和位移无关,但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学生运动速度的因素实验目的:1.了解影响学生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2.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学生运动速度的影响;3.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运动建议,促进身体健康。

    实验材料:1.学生:共50名;2.跑步鞋;3.精确计时器;4.田径场。

    实验过程:步骤一:分组准备我们将学生分为A、B、C、D四组,每组12人。

    每组学生需要穿着相同的跑步鞋,并准备一件红色、印有“测量平均速度”字样的T 恤。

    步骤二:实验设计我们选取了学生最常参加的运动项目——长跑,并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1.相同距离,不同时间;2.相同时间,不同距离;3.不同距离,相同时间。

    步骤三:实验进行在田径场上进行实验。

    各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跑道上进行长跑。

    我们要求学生以最少的次数到达终点,并记录他们的成绩。

    步骤四:数据收集与统计每个学生进行了3次实验,我们将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取平均值,得到每个组的中间值。

    然后,我们对每个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每个因素对运动速度的影响。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1.相同距离,不同时间是影响学生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2.相同时间是,不同距离是影响学生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3.不同距离,相同时间是影响学生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

    结论: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最关心的运动速度是相同距离,不同时间;2.学生最不关注的运动速度是相同距离,相同距离;3.运动距离对运动速度有较大影响。

    针对上述结论,我们为学生提出了以下运动建议:1.学生运动时,尽量缩短运动距离,以增加运动速度;2.教练员在训练学生跑步时,应重点练习相同距离,不同时间上的训练;3.研究者应继续研究不同距离对学生运动速度的影响,以便为学生提供更科学的运动建议。

  • 物理实验报告3(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物理实验报告3(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8、根据测得s2和t2利用公式v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S3=
    t3=
    v3=
    五、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六、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级班学生:学号:时间:
    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评分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名称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V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和t1利用公式v 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单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单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单1. 实验目的1.1 了解什么是平均速度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平均速度。

    说白了,就是小车在一段时间内走了多远,这个速度怎么算呢?你看,小车飞快地跑,我们可不能只看它的瞬间速度,要算算它的“平均分”才行。

    就像我们考试,老师可不是只看你做对了几道题,而是看你整体的表现对吧?1.2 学习速度测量的方法在这次实验中,我们不仅要测量小车的速度,还要学会怎么准确地记录数据。

    就像做饭,你得先把食材准备好,才能做出美味的菜。

    实验也是一样,准备充分才能取得好结果,今天我们就来做这个“美味”的实验吧!2. 实验器材2.1 必要的工具首先,我们得准备好一些实验工具。

    别担心,咱们的器材可简单了。

    需要小车、秒表,还有一根绳子,当然,绳子得长得够,像个小长龙才能测得准确。

    还有,别忘了用来做记录的小本本,随时随地记下小车的“足迹”。

    2.2 选定实验场地实验场地也很重要。

    我们选择一个平坦的地方,最好是操场上,这样小车才能飞得更远,不至于因为地形原因而“摔跤”。

    一想到小车在操场上奔驰的样子,心里就有点小激动,想象一下,仿佛在看一场小车的“速度与激情”!3. 实验步骤3.1 开始实验好啦,实验正式开始啦!首先,我们把小车放在起点。

    然后,找一个小伙伴来负责秒表,咱们要齐心协力,才能把这个实验做好。

    准备好了吗?3、2、1,GO!小车开始动啦!我们一起盯着小车,看它怎么从起点一路狂奔。

    3.2 记录时间与距离当小车到达终点的时候,快点看看秒表,记录下它花了多久。

    别忘了,我们还得测量它跑的距离哦。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绳子量一下,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这样,时间和距离都有了,咱们就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了。

    4. 数据处理4.1 计算平均速度好了,数据都记录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计算平均速度的环节。

    公式很简单:速度=距离/时间。

    拿出计算器,咔嚓咔嚓,算一算,看小车的表现怎么样。

    啊哈,这个速度可真是让人惊讶!没想到我们的小车居然这么厉害,真是车如飞!4.2 分析实验结果分析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研究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深入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3.学会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4.掌握公式 v。

    实验原理:
    使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照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和t2,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中段的平均速度v2.
    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会发生变化。

    讨论:
    1.与其他同学的数据是否相同?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在实验中是否有其他发现或疑问?
    表格:
    路程s1 =
    路程s2 =
    路程s3 =
    时间t1 =
    时间t2 =
    时间t3 =
    平均速度v1 = 平均速度v2 = 平均速度v3 =。

  • 实验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S3=
    t3=
    v3=
    5、实验结论及分析:
    该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也不同。平均速度只能用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六、教师评语
    得分
    实验教师:年月日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实验报告
    年级学科班次姓名
    一、实验名称
    测量平均速度
    二、实验目的
    进一步练习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及刻度尺测长度
    三、实验器材(药品)
    秒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4、实验方法步骤记录: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测出时间为t1,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班级:姓名: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用公式v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实验原理
    v
    三、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 ,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 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 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 ,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 和t2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s1 = t1 = v1 =
    S2 = t2= v2 =
    S3 = t3 = v3 =
    五、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六、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称钩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内容: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用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实验原理:V=S/t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
    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
    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
    距离S2。

    (5). 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
    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
    S1=t1V1=
    S2=t2V2=
    指导教师:等级评价:。

相似文档

测量平均速度
页数:4   大小:23.81 KB
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页数:4   大小:33.32 KB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单
页数:2   大小:30.50 KB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页数:2   大小:52.50 KB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页数:9   大小:20.18 KB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页数:2   大小:26.53 KB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页数:2   大小:26.22 KB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归纳总结报告
页数:2   大小:28.98 KB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页数:2   大小:46.00 KB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单
页数:1   大小:21.00 KB

文档内容

最新文档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句子练习题及答案
页数:7   大小:31.00 KB
小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演讲稿
页数:1   大小:20.50 KB
2012惠州第一次调研考试数学(文科)答案与评分标准1
页数:6   大小:481.52 KB
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页数:6   大小:20.97 KB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单
页数:2   大小:30.50 KB
关于台湾电影的评价及介绍
页数:1   大小:20.50 KB
第6章 计划
页数:121   大小:5.63 MB
脐橙种植承包合同
页数:1   大小:20.50 KB
爱心公益活动总结
页数:2   大小:17.50 KB
大学生兼职
页数:20   大小:707.73 KB